欢迎进入万宝鱼的三湖慈鲷世界                 【网站申明】


三湖资讯

MENU

当前位置 : 主页 > 三湖资讯 > 坦鲷及其饲养 >
坦鲷及其饲养

坦噶尼喀湖和它的慈鲷(The lake and its cichlids)(2)

来源:Ad-Konings 作者:万宝鱼(翻译)   日期:2020-08-29 点击:


The cichlids    坦鲷
  
       坦噶尼喀湖以其独特的动物区系而著称。尤其是湖区的慈鲷,以其多样的形态和行为,让广大水族爱好者而熟知。重要的是,有超过200多种的慈鲷是本地区所特有的。也就是说,这些慈鲷仅存在于这片被开发的但却几近与世隔绝的水域中,而在世界其他地方根本没有。目前,已经可以描述出共约177种的地方性慈鲷;也有为数不多的品种并非湖区所特有,牠们生活在湖区的支湖和河流中。即使我们将湖区所有的鱼类和其它生物群体一起考虑进去,也不得不正视这一庞大的地方性鱼种对整个湖区的影响。不光是慈鲷科(丽鱼科),mastacembelid科(译者注:鳅科,如坦蛇)、bagrid科(译者注:鲇科,如白金豹皮)和鲤科鱼类也得到了进化,并形成了自己的种群(所谓种群就是指地方性的特有品种,而这些特有品种,是由单个或少数几个具有亲缘关系的祖先发展而来,并且在一个有限的区域内分布)。

       与其它一些鱼类相比,慈鲷在非洲流域中并不具有代表性。但在坦噶尼喀湖,慈鲷以其特殊的摄食方式和庞大的种群占据着统治地位。有多种理由可以说明这一点。水的富矿物质化好象就是为这些次淡水鱼而挑选的,它需要鱼类具有化解这些矿物质的高忍耐力。因为慈鲷有一个封闭的鱼鳔——一个充满气体的腺体,它不需要鱼儿游到水面大口吸进空气而使其充满。在一个很少被水生植物覆盖的湖里(就像坦噶尼喀湖那样),如果小鱼要依靠游到水面来使鱼鳔充气(或其他任何目的),那就会随时面临被吞噬的危险。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基于慈鲷在坦噶尼喀湖的良好表现——精心呵护和照顾牠们的后代。牠们会对所产的卵进行看护和扇动,或者将卵含在嘴里,以此保护和供氧。在附近的水域,也发现极个别的鱼种,不会照料所产的卵,所以将面临大量肉食动物群的威胁,只能依靠水生植物来庇护卵和孵化后的仔鱼。

       现在公认,坦噶尼喀湖慈鲷(译者注:简称坦鲷)主要有两种孵育后代的方式:基层孵育和口器孵育(译者注:简称口孵)。虽然基层孵育,在坦噶尼喀湖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但相比口孵来说,还是属于比较原始的孵育方式。岩石环境给体型小的基层孵育鱼类(比如天堂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而进化了的口孵方式形成可能是基于下面的原因:越来越多的肉食性鱼类可以设法绕过亲鱼,而直接吞食鱼卵和鱼苗。对一些并没有越来越多捕食压力的鱼种来说,坦噶尼喀湖无疑提供了足够的基层孵育的生存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孵育不一定是一种落后的方法,事实上,还可能是特定条件下最好的育种方法。

       一般认为,坦鲷的口孵方式,是经过多次独立的进化而成的;即使在今天,也被推测为是介于一夫一妻制的基层孵育和一夫多妻制的口器孵育之间。原始的育种方法是量多卵小(数量大于200个,尺寸1mm左右);先进的育种方法是量少卵大(数量小于20个,尺寸大于5mm)。前者将卵孵化成小鱼在6~9天左右,而后者需要30天以上。
 说明: http://img.tropica.cn/forum/month_0806/20080628_a43e740a50cb24926e0eKzsNHBPz1fPs.jpg
说明: http://img.tropica.cn/forum/month_0806/20080628_100d547f5c58b2e29ea4xwAj7bJ8nNMU.jpg

       事实上,坦鲷之所以作为坦噶尼喀湖的象征,除了具有良好孵育方式的原因之外,还有就是牠的摄食方式。广义上来说,慈鲷是一种底栖鱼类,牠的觅食和避居都在底层附近进行。坦鲷的口器能够进化,以满足几乎任何可用的食物;这种进化的成功,使牠们成为了区域的主角。也就是慈鲷用上颌骨固定食物,而第二副颌骨正好在咽喉前面,这个被称为咽喉的装置,是由镶嵌在多骨板上的牙齿组成,它能很好地处理所消耗的食物。食鱼性的牙齿又尖锐又细长,可以浸解猎物;而食贝性的牙齿又圆又短,以便在挤碎蜗牛壳的过程中能够承受咽喉骨所带来的压力;而上颌骨同样能够随着不同的食物来源来进行修正。

       坦鲷很清晰地展示了其一系列令人吃惊的摄食技术,可能和坦鲷社会长期生活在坦湖有关。而生活在非洲河川系统的慈鲷,所展示的是低得多的摄食技术——绝大多数是食无脊椎动物、滤食性或者肉食性。而这些摄食方式在坦湖的很多族群中也得到了体现。在坦湖中,许多特殊的摄食技术:如食鳞性、食绵(贝)性、食藻性、食泥性、食卵性和超级特殊的河里摄食技术,均得到了开发。
 说明: http://img.tropica.cn/forum/month_0806/20080628_7fdd2fa976c71c69a877F0fZlQhfz2y3.jpg
说明: http://img.tropica.cn/forum/month_0806/20080628_06ed1a0de5fdc6aeb046yHXdKrFzt9fw.jpg
     
       慈鲷当中的这些特殊功能发展到这种地步,以至于所有种群都有自己优化了的栖居类型,而且牠们中的大多数种群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找到这样栖居地的。通过实地观察和大量当地慈鲷群落的清单,可以识别不同的栖居生态类型,并找到这种类型中特定的慈鲷群落。就整体而言,每种类型的栖居环境,都有属于自己的居民群落,牠们不会出现在其它栖居地;虽然一些种群可能会在其它栖居地被找到,那也只是个例外。

      从本书使用“栖居地”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指坦湖中一个为鱼群社会提供了足够大的生存空间的自然环境。它包括底层(基层)、底层上面的水体或者旁边陡峭的岩石湖岸。将一个栖居地分解成小栖居地,是建立在一些种群非常特定要求基础上的。“微生态环境”是指单个种群对环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