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万宝鱼的三湖慈鲷世界                 【网站申明】


三湖资讯

MENU

坦鲷及其饲养

是 J. marlieri(三线雷根凤凰)还是 J. transcriptus(棋盘凤凰),或者两者都不是 (2)

来源:摘自《CICHLIDS NEWS》(2019年第3期) 作者:AD-Konings   日期:2025-02-19



J. marlieri 还是 J. transcriptus?

       有趣的是,部分 J. marlieri 种群(如 Katoto、Kombe、Samazi 和 Halimbe)由小型个体组成,且体色图案类似于 J. transcriptus,这些个体至今仍常被称为 J. transcriptus。然而,它们的标志性特征包括眼下的黑色条纹,这是 J. marlieri 的特征,而 J. transcriptus 的类型则在眼的下半部有深色条纹,但没有眼下的黑色条纹。因此,我选择将这些种群视为 J. marlieri 的侏儒型变种(Konings 1998, 2015),并建议将那些具有垂直条纹和颊部标记的 Julidochromis 称为 J. marlieri,而没有颊部标记的则称为 J. transcriptus。这意味着所谓的 Gombi Transcriptus(即 Kombe 种群)将是 J. marlieri 的一个变体,位于 Katoto 的浅色变种也是如此,尽管它曾被多位作者称为 J. transcriptus(Awata et al. 2005;Kohda et al. 2009)。在 Halimbe 和 Samazi 发现的侏儒型变种也可能被称为 J. transcriptus,如果这些个体能够被水族爱好者收养。

       Hotta et al.(2017)通过实验发现,当 Gombi Transcriptus(即 J. transcriptus)的测试个体面对熟悉和不熟悉的模型时,鱼类通过面部标记的小个体差异来识别同种个体。因此,使用面部标记来区分不同种的 Julidochromis 并非不可行,因为这些鱼似乎也能这样做。


杂交现象?

       Katoto 和 Kombe 的小型 Julidochromis 具有类似于 J. ornatus 的体型和大小,后者分布在这两个地点的东侧。最近,在坦桑尼亚的 Muzi 发现了另一种小型 Julidochromis(Tautvydas Pangonis 个人通讯),其形态(和体色)也与 J. ornatus 相似。它与 J. marlieri 一起生活在该地点,后者在此地更为常见。在 Kombe 的物种表现出垂直条纹并有颊部标记,这使我将其归类为 J. marlieri。然而,在 Muzi 的物种则表现出上半身的垂直条纹,但缺乏颊部标记,这意味着该物种应归类为 J. transcriptus。不过,我认为这些变种可能是 J. marlieri 和 J. ornatus 之间杂交的结果。在 Katoto 和 Kombe 的杂交物种中,来自假定 J. marlieri 父本的条纹和颊部标记特征得以保留,而在 Muzi 的物种中,则继承了 J. ornatus 父本的黄色体色。位于 Muzi 南部,Kasanga(坦桑尼亚)与 Isanga(赞比亚)之间,J. marlieri 和 J. ornatus 共生。尽管两者都不常见,J. ornatus 相对较为稀有。此外,这两种物种的标记非常低调,看起来呈灰褐色,并覆盖着它们典型的黑色素图案。Muzi 的 J. marlieri 非常常见,并且拥有明显的对比色,而在水族箱中仅发现了一对 J. transcriptus 类似的个体。

       或许我们需要将这两种假定的杂交物种视为独立物种,因为将它们归类为 J. marlieri 或 J. ornatus 都显得困难。我建议将 Gombi Transcriptus 称为 J. sp. 'ornatus kombe',将 Muzi 的变种称为 J. sp. 'ornatus muzi'。2018年10月的调查显示,大部分 Gombi Transcriptus因水族贸易已经消失了,只有两条个体被四名潜水员发现。


混淆现象

       这些 Julidochromis 物种的分类非常复杂,而且它们的定义非常困难。我认为,在许多情况下,个体的颜色图案取决于其栖息的环境。J. marlieri 和 J. regani 的色彩图案有所重叠,有时很难将一个标本归类为某一物种,除非假定垂直条纹仅出现在 J. marlieri 中。在没有沉积物的岩石栖息地,我们通常可以发现深色的 Julidochromis,但在沉积物覆盖的岩石栖息地,我们更可能发现颜色较浅的 J. regani 或 J. ornatus。当我们沿岩石向更深的区域下潜时,会发现黑色素的强度存在垂直梯度:上层的 Julidochromis 较浅,而深层的则颜色较深。有趣的是,当年轻的 J. transcriptus 被从完全装饰的水族箱中取出,并被放置到一个光照充足的裸缸中时,它们在几天内就会变得非常浅色。


【参考文献】

- Awata, S., H. Takeuchi, & M. Kohda (2005). 《体型对双亲慈鲷(Julidochromis transcriptus)交配系统和父母角色的影响:初步实验室实验》. *Journal of Ethology, 24(2): 125-132*.
- Brichard, P. (1978a). 《坦噶尼喀湖的鱼类》. TFH Publ., Neptune, New Jersey, USA.
- Brichard, P. (1978b). 《坦噶尼喀湖北部沙质底质中岩石底层的隔离现象》. *Revue de Zoologie et Botanique africaines*, 92(2): 518-524.
- Brichard, P. (1989). 《坦噶尼喀湖的慈鲷及其他鱼类手册》. TFH Publ., Neptune, New Jersey, USA.
- Hotta, T., S. Satoh, N. Kosaka, & M. Kohda (2017). 《坦噶尼喀慈鲷(Julidochromis transcriptus)的脸部识别。动物行为》. *Animal Behaviour*, 127: 1-5.
- Kohda, M., D. Heg, Y. Makino, T. Takeyama, J-Y Shibata, K. Watanabe, H. Munehara, M. Hori, & A. Awata (2009). 《生活在楔形上:雌性对合作多雄慈鲷父子关系的控制》. *Proceeding of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Museum*, 276(1676): 4207-4214.
- Konings, A. (1998). 《坦噶尼喀慈鲷在其自然栖息地》. Cichlid Press, El Paso, Texas.
- Konings, A. (2015). 《坦噶尼喀慈鲷在其自然栖息地》 (3rd Edition). Cichlid Press, El Paso, Texas.
- Matthes, H. (1959). 《新发现的坦噶尼喀鱼类 *Julidochromis transcriptus》.* *Revue de Zoologie et Botanique africaines*, 60(1-2): 126-130.
- Matthes, H. (1962). 《坦噶尼喀湖及卢安达湖区的新鱼种或有趣鱼类》. *Revue de Zoologie et Botanique africaines*, 8(111): 27-88.
- Tawil, P. (2013). 《 Julidochromis ornatus 及其侏儒近亲》. *Cichlid News*, 22(3): 17-24.